学习在西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在西邮

电子工程学院专家谈专业

学习在西邮   2015-06-02   点击:

网址:http://dianxin.xupt.edu.cn/

电话:88166273

地址:西安邮电大学长安区西区??

师资力量

?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主体岗教师177人;正高职称23人,副高职称59人,共占总体比例的33%;获得博士学位教工总数为44人(包括博士后4人),占总人数的25%;硕士学位教工总数为86人,占总人数的47%。

学科及实验室建设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系、光电子技术系、微电子学系、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电子工程应用训练中心等6个教学机构。现有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6个本科专业。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按照“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强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逐渐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IT应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院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先进的科研基地,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并与近百家国内企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互相支持,共赢发展。

?

?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获得博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6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现代电子测量工程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制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踊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陕西省第一届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我系学生参加2012年陕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省一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共25项)。在学生中形成了常去实验室,常动手,常动脑,能学到真本领的共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快速提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大多在电信、移动、联通、邮政等通信运营企业及华为公司、大唐电信、中兴通信、诺基亚等通信制造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

专家谈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不同)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本科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

专家简介

吴进,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负责人。现主持科研项目5项,参与科研项目8项,主持教改项目4项,参与教改项目2项,主持西安邮电大学校级开放实验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6篇,其中EI检索5篇,中文核心期刊8篇,编写教材两部。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6人获得博士学位。在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通信软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航天工业科研项目和兵器工业科研项目共几十项。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在教学方面,出版著作10余部,201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011年、2013年获陕西高校优秀教材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风气端正。2015年首届毕业生64人,考上研究生共10人。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竞赛科技立项等活动,坚实了学业基础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尤其是2014年的科技立项活动中,获国家立项一项,省级两项。

毕业生就业于射频通信类运营商、研究制造企业。

专家谈专业

随着通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在通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专业适应无线信息技术及产业的高速发展,重点研究射频/微波信号的产生、处理、传输、辐射和接收,已经形成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并研制出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多频段微带天线、全弹道转速测试仪等样机。本专业还注重研究产业现状和应用前景,并在物联网框架下研究射频识别的理论与应用。

在校生系统地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并且,在无线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天线、射频放大器、射频信号处理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在校期间即能掌握该类设备的设计方法,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以及大学生科技立项等实践教学和活动,可以设计出相应的设备和系统。专业教师除了从事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在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和验证。坚实的理论基础必将造就一批有用人才,首届毕业生除了获得了良好的工作岗位之外,考研比例在学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专家简介

商锋,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中国天线学会委员、陕西省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分为三类:其一,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天线;其二,测距测向类天线;其三,侦查类装备天线。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宽频带天线技术、宽波瓣微带天线技术、宽带微带天线技术等领域的天线理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研究。2013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IEEE Tra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弹箭与制导学报》、《邮电高校英文学报》等期刊与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被SCI检索一篇、EI检索三篇。获校十佳教师,校优秀教学质量奖,并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研究光电子学科领域的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光纤传输技术,主要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物理光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纤通信测量。

专家谈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整个信息产业的基石。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防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将继续迅猛发展。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信息产业,依托行业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以光电子器件、光信息处理、光电系统设计三个研究方向,侧重于光电子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应用,内容涉及物理、材料、激光器件与技术等多方面,突出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光电子材料、技术与器件、光信息传输与处理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本专业以信息产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以培养学生电子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己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实践性训练,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该专业总体就业前景较好。

专家简介

惠战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全光信号/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器设计和系统应用。先后参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防基础预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攻关、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等多项, 曾获西安市科技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先后在《Journal of Optics》、《Fiber and Integrated Optics》、《Laser Physics》、《Optical Engineering》、《Optical and Laser Technology》、《Optica Applica》、《物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SCI收录15篇,参与编写教材两部,申请发明专利1项。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光电信息工程(2006年)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3年),2012年教育部调整专业名称时改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4年被批准为陕西普通本科高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国家第三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学校依托西安光电产业发展的地域优势,建设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依托本校“光学工程”重点培育学科,针对我国新兴光电产业中光电信息传感、检测、信息显示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光电子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家谈专业

本专业是一个跨越电子技术、光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很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产值的光电产业。该专业注重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学们可在光电显示、光电传感与检测、光电系统的嵌入式开发等产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注重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每年有多名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或者在本校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光机所、上海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读研;多名毕业生直接进入光电信息产业领域,从事信息、光电子、光通信在内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就业去向包括中国航天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和铁路部门以及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京东方、龙腾光电、海信集团、深圳创维、富士通、北京中科泛华、腾讯、360等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等。

专家简介

董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超灵敏光谱传感技术及液体表面的无损光学检测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先后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Electrochimica Acta》、《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掌握新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分析、设计、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微电子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家谈专业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微电子技术是当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心脏。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航天航空技术、遥测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家用电器产业的迅猛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使现代战争成为信息战、电子战。在我国,已经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微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今,微电子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半导体器件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可实现微电子技术领域应用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依托微电子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半导体工艺生产线等实践平台,注重实践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培养现代微电子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每年均有多名本科毕业生出国或近进入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继续深造;就业去向包括中兴、华为、三星、移动、联通、电信、富士通、腾讯、360等国有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独资公司等。

专家简介

商世广,副教授,博士,西安纳米协会理事、仪器仪表学会会员、IEEE会员,担任《纳米科技》期刊责任编辑。在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和《纳米材料与器件》等课程的教学。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如太阳能电池、纳米气敏传感器等的制备性能研究。曾经参与包括国家“863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火炬计划”项目多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应用材料创新基金和西安邮电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多项,在《Thin Solid Films》、《Miroelectronic journal》、《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人工晶体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任课教师32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2010年“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系列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陕西省“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4年“数字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化和工程背景的教研统一团队。拥有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与微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依托高水平的教学资源,贯彻“需求引导、项目驱动、强化实践、教研统一、突出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合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构建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应用→设计→实现的“自顶向下”的知识体系,涵盖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系统、逻辑、电路、版图四个设计层次。通过知识的外化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知识的内化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交往能力和工程素质,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实现、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具有鲜明的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通信片上系统设计特色。

专家谈专业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国务院于2000?年6月25日颁发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件,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迅猛,伴随着国内集成电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设计相关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批准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目录外本科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为特设专业,以适应国内对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截止2014年全国已有28所高校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

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质量普遍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涉及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是一个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本科专业。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集成电路开发、电子系统集成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集成人才为目标,重视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指出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近期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通信领域,开发量大面广的移动智能终端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网络通信芯片、智能穿戴设备芯片及操作系统,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整体竞争力。因此,结合我校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特色,培养具有鲜明的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通信片上系统设计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创新型人才,有力地支撑陕西省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积极发展,为陕西省突破新一代通信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做优集成电路产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简介

刘有耀,副教授,博士,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负责人,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第8获奖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3获奖人)。

?

CopyRight?2016 西安邮电大学就业招生处  邮 编:710121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   电话:029-88166193